rF<r,{*
他是一个阳光帅气的“80后”,是一个笑容灿烂,办事干练的大男孩,是一个连年被矿评为先进的业务能手,是一个以待工友似手足、带领全区255名职工承担着每年500多万吨的煤炭生产任务的“领头羊”……他就是第二届全国煤炭工业“全国百名优秀青年矿工”鲍店矿综采队区长康丹。 d7$Aw)}s
<3lq-q\
在这位全矿“最年轻区长”的身上,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?日前,笔者采访了康丹。 4g|x12
?D$on-xFl
用心学习 // [MT;g
$lMXk;\S
康丹出生于一个矿工家庭,他的爸爸就是在矿上退休的,在井下一线干了一辈子。年少时,康丹的心中就萌生了一个“煤矿情结”。小时候,他经常听大人们讲井下发生的故事。听着长辈们的描述,他对矿井充满了好奇,总想去看个究竟。 |mA]X[x
]]M-L
1997年高中毕业的康丹如愿报考了山东科技大学煤矿机械化专业,“其实,当时的考试成绩完全了可以报考别的学校,可我就是想来到熟悉的煤矿工作,这里有我的亲人、同学。我愿意在这里工作一辈子。”康丹这样回忆道。2000年毕业后,康丹被分配到鲍店矿采煤队当起了一名技术员。得到这份工作,他十分兴奋,因为终于得以到儿时向往的井下去看看。 p?9E&575r
3
FYgO~(
第一次下井,康丹背着一些工具,跟着师傅来到工作面打起了下手。短短几天后,他心中的好奇感已经没了踪影,唯一的感觉就是累。“当时工作都是“半人工化”的,光从井口走到工作面就得40分钟的路程,还要在潮湿阴暗的工作面上工作8小时,一个班下来真是累的腰酸腿疼,连饭都不想吃。”康丹说,“也就是从哪时我就意识到:要想提高工作效率,靠单纯的蛮干是不行的,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技能。”为此,康丹先是掌握生产的每一个环节,熟记每个生产流程,上井后虚心向技师和老师傅请教。在现场他仔细观察各种设备的原理,试着画一些设备的电路图,画完再与说明书上的比对,找出自己的误区。有时在材料房拆卸、组装一些废旧设备,满腔热情地学习各种业务技能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这种刻苦的学习也很快得到了检验。 \94YaB{
!FI3=*Y#<
2003年,鲍店矿引进了采煤设备组合开关新型CHP33,全英文操作系统,说明书也没有一个汉字。这对于当时的康丹来说,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挑战。为了能尽快使设备投入使用,在近两个月的时间,康丹对说明书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,根据翻译内容再对设备设置参数,结合老式煤机操做经验进行调试。他经常是上完中班上早班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两个月后设备得以正常运转。“那个时候我没少做了笔记,特别是设备设置的参数及故障处理的过程,我都一一记录了下来,成为了我工作中的宝贵财富。”康丹边说边拉开了办公室书橱,里面摆放着十几本大大小小的记录本,这是他参加工作以来做的笔记,每张纸上都写满了自己的坚辛历程。他所撰写的《综放工作面供电系统》《移动电站电气设备单台启动/停止操作》获第一届全国煤炭行业职工教育培训课件一等奖。 U|:!)M(}
-h-97P
踏实做事 FoMJRU/
:C_&W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