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-01-17
机制转变天地宽
——鲁南化工公司对部分基层单位实行承包经营侧记 首个吃螃蟹 技术攻关创效益 “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醋酐分厂承包经营人宋宪稳对笔者说。 自2010年6月一次试车成功以来,诸多内外部原因让醋酐装置始终沉溺在赤字运营的窘迫状态。如何冲出这个漩涡?2012年初,一个全新的机制酝酿成熟——立足国有体制,运用民营机制,对醋酐装置进行产供销一体化的承包经营。 2012年3月3日,宋宪稳在承包经营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。 “承包经营八个月以来,我们醋酐车间全体干部职工上下一心,承压奋进,全面开展技术攻关、优化运行、达产达效总决战,先后实施了羰化反应釜搅拌器、高压吸收系统去火炬CO气回收、低位热能回收、焦油脱除改造等10余项重点技改项目。与2011年相比,各项消耗大幅降低,催化剂回收也取得较好成效,吨醋酐降低制造成本约1600元,并大大减少了焦油含量,确保了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,给我们以后的工作也增添的更多的信心和动力。”说到这里,我们看到宋宪稳脸上洋溢着开心的微笑,此时冬日的暖阳正照在他的身上,身后就是他热爱的醋酸装置。 年产10万吨醋酐装置,是国内单套产能最大的醋酐装置,没有任何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,但是就是凭借着这支能打硬仗、善于钻研的队伍,和灵活的运营机制,让团队的战斗能力和个人的潜能得到有效和最大可能的激发与调动。2012年7月,装置班产连续突破100吨、日产达到300吨。顺利通过72小时考核,刷新周产2041.79 吨的新纪录,装置成功实现达产。并且通过精心组织、优化运行,自7月1日至10月7日创造了连续运行102天长周期纪录,极大鼓舞了醋酐全体干部职工完成全年减亏目标的信心和决心。2012年全年实现生产醋酐7万吨,在运行天数与上年相比减少30天的情况下,增产2.4万吨。经过承包团队的共同努力,醋酐车间同比实现减亏4000余万元。多少个挑灯钻研的不眠夜,多少个加班加点的节假日,此时,所有的付出都是那么值得。 摒弃大锅饭 完善管理出成绩 2012年4月16日,二甲基亚砜装置承包经营责任书正式签定,这也是鲁化继醋酐、新型肥料之后第三个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承包经营的装置。 亚砜承包经营人常春告诉笔者:“亚砜装置始建于2003年,2005年5月试车生产。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,装置始终不能实现较好的效益运行。这次公司领导决定让亚砜实行承包运营,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,也是一个机遇。” “这是一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路,因为我担负的不仅仅是一个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,还是几十位兄弟姐妹的饭碗。”话语间,常春的眼神坚定而凝重。 变压力为动力,把思想付诸行动。常春和全体亚砜人把所有的心劲儿都使在亚砜装置的降本增效上。他们从完善管理制度入手,大力开展节能降耗、用产品质量赢得市场,当月就实现利润40.78万元,截至12月底,实现了连续8个月盈利,创造利润526.18万元,人均工资收入比承包前增加300元左右,职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空前高涨。 |